?鑄鐵加工是機械制造領域的一項重要工藝。那么,接下來
鑄鐵加工廠家小編告訴大家鑄鐵加工過程中常存在以下一些誤區(qū):
刀具選擇誤區(qū)
忽視鑄鐵特性:不同類型的鑄鐵,如灰鑄鐵、球墨鑄鐵、可鍛鑄鐵等,其硬度、韌性等性能有差異。有些加工人員不根據(jù)具體鑄鐵材質選擇刀具,比如用加工灰鑄鐵的刀具去加工球墨鑄鐵,由于球墨鑄鐵強度和韌性更高,會導致刀具磨損加劇,加工效率和質量下降。
?

過度依賴通用刀具:認為通用型刀具可以滿足所有鑄鐵加工需求,而不考慮專用刀具。實際上,針對鑄鐵加工的專用刀具,在刀具角度、涂層等方面都進行了優(yōu)化,能更好地適應鑄鐵加工,提高加工效果。例如,加工高硬度鑄鐵時,使用專用的硬質合金涂層刀具,能顯著提高刀具壽命和加工精度,但如果使用普通通用刀具,可能很快就會磨損。
切削參數(shù)設置誤區(qū)
切削速度過高:為追求加工效率,盲目提高切削速度。但鑄鐵硬度較高,切削速度過高會使刀具與工件之間的摩擦加劇,產(chǎn)生大量熱量,導致刀具磨損加快,甚至可能使刀具崩刃,還會影響加工表面質量,使表面粗糙度增加。
進給量不合理:進給量過大,會使切削力增大,容易導致工件變形、振動,影響加工精度,還可能使刀具承受過大負荷而損壞;進給量過小,則會降低加工效率,增加加工成本。例如在銑削鑄鐵時,不合理的進給量可能會使銑削表面出現(xiàn)明顯的刀痕,影響表面平整度。
切削深度選擇不當:沒有根據(jù)鑄鐵件的硬度、厚度、刀具和機床的性能等因素合理選擇切削深度。切削深度過大,會使切削力和切削功率大幅增加,可能超出機床和刀具的承受能力,導致機床過載、刀具破損;切削深度過小,則無法充分發(fā)揮刀具的切削能力,浪費加工時間。
冷卻與潤滑誤區(qū)
冷卻潤滑液使用不當:認為只要使用冷卻潤滑液就能解決問題,而不考慮冷卻潤滑液的種類和性能是否適合鑄鐵加工。例如,對于一些高精度、高硬度鑄鐵加工,需要使用具有良好極壓性能的冷卻潤滑液來降低摩擦和溫度,但如果使用普通的冷卻潤滑液,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冷卻和潤滑效果。
冷卻潤滑不及時:在加工過程中,沒有及時供應冷卻潤滑液,或者冷卻潤滑液的流量和壓力不足。這會導致刀具和工件之間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(fā),加劇刀具磨損,影響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。特別是在高速切削或深孔加工等情況下,冷卻潤滑不及時的問題會更加突出。
裝夾與定位誤區(qū)
裝夾力過大或過?。貉b夾力過大,會使鑄鐵件產(chǎn)生變形,尤其是對于一些薄壁、細長等剛性較差的鑄鐵件,變形更為明顯,加工后零件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難以保證;裝夾力過小,工件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(xiàn)松動、位移,導致加工精度下降,甚至可能發(fā)生安全事故。
定位不準確:沒有選擇合適的定位基準和定位方式,導致工件在加工過程中位置不準確,影響加工精度。例如,在銑削或鏜削鑄鐵件的平面或孔時,定位不準確會使加工出的平面不平整、孔的位置偏差過大,影響零件的裝配和使用性能。
加工后處理誤區(qū)
忽視去毛刺和清理:加工完成后,不重視對零件表面毛刺和切屑的清理,毛刺會影響零件的裝配和使用,還可能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;切屑如果殘留在零件表面或內部,可能會引起腐蝕,影響零件的使用壽命。
缺乏必要的防銹處理:鑄鐵件在加工后,如果不及時進行防銹處理,容易在空氣中生銹,特別是在潮濕的環(huán)境中,生銹速度會更快。生銹不僅會影響零件的外觀,還會降低零件的性能和精度,因此加工后應根據(jù)零件的使用環(huán)境和要求,采取合適的防銹措施,如涂油、噴漆、鈍化等。